演奏从来不说谎,钢琴演奏大师肖斯塔科维奇

爱乐 王立彬 2022-01-25 13:33

肖斯塔科维奇登上《时代》封面

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专家JI· A ·马泽尔说过:“肖斯塔科维奇之所以寡言少语,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音乐已经完全传达了自己的思想。”目前约有四十万分之一的人,可以直接通过读谱来获得愉悦,肖斯塔科维奇也不太相信人们能够真正理解他的音乐内容。所以他并不排斥语言,据说他讲过:他喜欢为诗篇谱曲,乃是因为人们至少不会误读甚至扭曲语言的字面意思。


有比曲谱更直接,比语言更精确的的解释,这就是作曲家自己演出自己的作品。在这里面,肖斯塔科维奇与年长的拉赫玛尼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堪称三位最伟大的作曲演奏家。


一、 钢琴系的瘦男孩儿


还在钢琴系读书时,肖斯塔科维奇的演奏目录中就包括了贝多芬泰坦般的“汉马克拉维”奏鸣曲、莫扎特的双钢琴协奏曲、舒曼的钢琴协奏曲以及肖邦——很可惜,全都没有录音。


肖斯塔科维奇从小就学习钢琴,他在十岁后就显示出对于作曲的浓厚兴趣,不过这一时期直接上手的,仍然是钢琴而不是谱曲稿纸。1919年,13岁的肖斯塔科维奇由格拉祖诺夫推荐,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斯坦因贝格学习钢琴,后来进入作曲系,同时还从母亲当年的老师罗扎诺娃学习钢琴演奏。在尼古拉耶夫的钢琴班,他是苏联当年的三大著名钢琴教育家之一。同班有后来的钢琴家弗拉基米尔·索夫隆尼茨基(1901-1961)、苏联的钢琴怪杰玛丽娅·尤金娜(1899-1970)等。1923年钢琴毕业、1925年作曲毕业。


后来的人回忆说,当年,在音乐学院的走廊里,可以经常看到一个肥胖开朗的大个子院长和一个矮小清瘦的薄嘴唇学生谈个不休,这个学生就是肖斯塔科维奇——他同时在钢琴系、作曲系上课。在学院年代,肖斯塔科维奇表现出来的演奏家天赋丝毫不逊于作曲能力,事实上,在包括尤金娜这样的钢琴奇才的班级里,他属于最富发展潜力的学生之一。


随着作曲家地位的确立,他越来越感到牺牲演奏家前程,是一个不无遗憾的人生。但对钢琴的爱好持续一生,不仅创作和演奏钢琴协奏曲、重奏曲、奏鸣曲,而且从第一交响曲开始,就时常让钢琴加入其中——他临终前,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是《中提琴奏鸣曲》,但死神已经不允许他再参加首演了——次年,被题献者德鲁日宁与里赫特在作曲家逝世一周年时首演了这部天鹅之歌——这真是一部天鹅之歌,由穆索尔斯基那一代人开始的俄罗斯音乐的伟大时代至此永远落幕,由肖斯塔科维奇热爱的马勒所坚持的传统的贝多芬路线,也寿终正寝。


二.默片电影院的打工仔


还没有从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父亲就去世了。在经济糟糕的形势下,这个年轻人开始到电影院谋差,靠着为当时的无声电影弹钢琴伴奏,来帮助母亲家用和挣一部分学业花费。在这个默片时代,越来越多的彼得堡影迷变成了伴奏者的乐迷,他们甚至专程到电影院来听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艺术。我们知道,由于电影院的嘈杂,特别是老板经常欠薪,这一段岁月给肖斯塔科维奇留下相当恶劣的记忆,但公正地说,电影艺术对肖斯塔科维奇的影响是深远的。终其一生,肖斯塔科维奇都坚持为电影配乐,这是一种爱好而并非电影宣传部门的强迫。


电影艺术,特别是蒙太奇发明者的苏联电影艺术对作曲家的影响,超出了文本的范围,但至少需要说一句话,第七大艺术的电影的痕迹,并不是肖斯塔科维奇讨厌的画面性,而是跌宕起伏的情节性,他的音乐作品主要特质的雾中断崖、“急转弯”,他的作品旋律线性发展的垂直空间、复调结构,特写、闪回、独白与对白,无不可以看出电影艺术的惊人表现力,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的:举凡伟大的电影(而非粗制滥造的肥皂剧、宣传片),必须借助于音乐的蒙太奇手段,才能达到惊心动魄,峰回路转的效果——幸运的是,对我们可以重温肖斯塔科维奇配乐的苏联老电影来体验这一点。其实,即使专业演奏者,要领悟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也可以反复温习这些电影,当然还有肖斯塔科维奇自己的录音。


1927年,包括他在内的四位苏联钢琴家实际参加了第一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而且全部得奖——著名的奥伯林是第一名——带着阑尾炎参赛的肖斯塔科维奇只获得荣誉感——这时候,一年前首演的第一交响曲已经轰动全世界——1927年,布鲁诺·瓦尔特在柏林首演;1928年,斯托科夫斯基在费城首演;1931年,托斯卡尼尼在纽约首演。从布拉格到华沙,青年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已经是一名新星,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压倒了钢琴家肖斯塔科维奇,已成大势所趋。


几年来,年轻的肖斯塔科维奇一直犹豫于作曲家或职业钢琴演奏的选择。第一届肖邦大赛的失利无疑影响到他继续成为演奏家的信心。尽管如此,在学校毕业和30年之间的几年里肖斯塔科维奇频繁地举行着独奏音乐会。曲目从贝多芬、李斯特的奏鸣曲一直到肖邦、舒曼的钢琴曲。总体上,在苏联国内,肖斯塔科维奇给人们的印象,也许首先是一位技术超强的年轻一代的演奏家。无法考证肖斯塔科维奇何时下定了决心专心从事作曲放弃钢琴独奏的,然而1930年在顿河畔的罗斯托夫城的独奏音乐会,成为他演奏其他作曲家作品的最后一次音乐会——但是在自己的钢琴作品中,除了《前奏曲与赋格》(OP87)和第二钢琴协奏曲首演,其他均由肖斯塔科维奇自己担当钢琴独奏完成首演。


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


三.最美的五重奏,最美的肖斯塔科维奇


Venezia品牌的珍贵程度同样无法言喻:他与名声赫赫的贝多芬四重奏组合作演奏钢琴五重奏(作品57号),这是贝多芬四重奏组与作曲家感情之深的珍贵的记录,而大师与四位提琴大师的密切关系,使作品那种石光电火的交流之感,也是里赫特与鲍罗丁组未曾企及的。


肖斯塔科维奇与贝多芬四重奏组的合作录音,比里赫特与鲍罗丁四重奏组的合作要快出许多——但单凭听觉根本感受不到,特别是在慢乐章,弦乐美丽得令人心醉。你甚至会觉得他们演奏速度非常缓慢,而且恰恰是普罗科菲耶夫反对肖斯塔科维奇式的慢速度。这再次表明,速度快慢是一个对比意义上的概念,不仅是不同乐器之间的对比,而且也是同一件乐器在不同乐章甚至主题之间的对比。


《钢琴五重奏》(作品50号,1940年)。这部杰作是卫国战争前的最后一部大型作品,也是DDS唯一的一部洋溢着美感、田园颂歌、肯定与阳光的大型室内乐作品,规模宏大、感情和谐、没有悲剧性冲突。这部作品,五个乐章里有三个含有巴赫式的复调风格,普罗科菲耶夫曾说:“这部钢琴五重奏使我大吃一惊,这么一位年轻的作曲家正处于精力旺盛时期,竟会那么警惕和小心地掂量每一个音符。”普罗科菲耶夫特别喜欢其中的赋格,“最近一个时期,根本没有谁能写出如此新颖动听和有价值的赋格……应当向德米特里深深鞠一躬。”但年长的作曲家正在反对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因此对这部钢琴五重奏中的巴赫倾向表示不满:“尤其是德米特里运用了巴赫及前巴赫的音乐元素。”


显而易见,肖斯塔科维奇不以为然——尽管在1929年春天就与第一列宁格勒爱乐乐团公开演出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录音资料,但也许没有其他同代人,像肖斯塔科维奇那样挖掘被挖掘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作品快速度的能量了)。但总得来说,肖斯塔科维奇并不总是欣赏前者。宣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快速度”的普罗科菲耶夫认为,肖斯塔科维奇许多作品中慢速度实际上占据支配地位,这是一个缺陷。


关于这首钢琴五重奏的录音,阿格里奇对科瓦赛维奇说,肖斯塔科维奇的速度快得实在惊人,相比之下,古尔德的速度听上去更舒畅一些。这部优美生动的钢琴五重奏,20世纪最出色的赋格艺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演奏的速度,比同时代另一位赋格艺术演奏大家古尔德速度还要快。


这部作品,在卫国战争爆发前夕的首届“苏联国家奖金”中获得音乐艺术组一等奖,而且作曲家与贝多芬四重奏组的合作首演,奠定了他们三十年深刻友谊的基础。


下面附上一个片断:阿格里奇、科瓦塞维奇这对当年的钢琴夫妻,在晚年看望自己的孙子时的一段对话,可以说是“钢琴家眼中的肖斯塔科维奇”:


阿格里奇:我听过肖斯塔科维奇参与演奏他自己的这首《五重奏》,我有这个演奏的录音….


科瓦塞维奇:肖斯塔科维奇自己演过这首《五重奏》?


阿格里奇:是的,而且非常与众不同。但我更喜欢的是格伦·古尔德的演奏——第一和最后乐章演奏得非常之美,超乎寻常地抒情。真的非常美!


科瓦塞维奇:那肖斯塔科维奇的演奏呢?


阿格里奇:肖斯塔科维奇的演奏非常枯干,而且特别快。老肖弹什么都快马加鞭,他就是那么神经质的家伙。而弦乐演奏却浪漫得令人难以置信,这也许正是肖斯塔科维奇所期望的效果。


阿格里奇:这中幽默感只有海顿和贝多芬身上才有——后来在俄国人身上还魂。在海顿、贝多芬之后创作的音乐中,找不到幽默。在他们两个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音乐中,我没看到幽默感。当舒曼在乐谱上标注“富有幽默感”时,完全就没有幽默这回事儿。你想不想听肖斯塔科维奇参与演奏他自己的《钢琴五重奏》的录音?唱片应当就在房间里,但我不知道如何使用这台CD机。


….听了这个录音之后,阿格里奇坚持,又听了肖斯塔科维奇弹奏自己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终曲乐章。那段华彩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科瓦塞维奇以前没听过这个录音。再后来,他们一起上网对比观赏了古尔德演奏肖氏《钢琴五重奏》的片段。


肖斯塔科维奇登上《时代》封面

肖斯塔科维奇登上《时代》封面


四.同巴赫媲美的现代人


在EMI公司著名的历史录音中,肖斯塔科维奇演奏了《24首前奏曲与赋格》(作品87号)的五首:第一首C大调、第四首E小调、第五首D大调、第二十三首F大调、第二十四首D小调。在Venezia的录音中,老肖演奏了《24首前奏与赋格》的中16首,比EMI录音多出三倍多,从艺术与文献学上,当然可以说价值连城。这样,肖斯塔科维奇演奏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录音,现存18首(仅笔者所知)。


C大调,前奏曲为中板,主题是萨拉班德舞曲节奏,和声式主题表现后,加上感情性的旋律要素,二段体。赋格也为中板,四声部组成的主题取材于肖斯塔科维奇《森林之歌》中第一曲《当战争结速时》(源于民歌《黄莺歌唱幸福》)。全音阶,呈示、发展、再部形式。


2.A小调,前奏曲为快板,以分散和弦构成的主题发展。赋格为小快板,三声部,主题呈示后为应答,发展部对位主题应用,展开现代乐念。


3.G大调,前奏曲为不过度的中板,以3个八度音奏英雄叙事歌式主题,接着是俄罗斯声乐中“绕口令”音型,两个素材交合,有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中《基辅之门》的味道。赋格部分是与它形成对比的很快的快板,三声部,有吉格舞曲节奏感。


4.e小调,前奏曲为坎蒂莱纳(催眠曲)风格,行板。赋格为慢板,四声部、发展部加快速度,再现部展开有力对位。


5.D大调,前奏曲为小快板,小步舞曲风格,其中运用了肖斯塔科维奇自己的《钢琴五重奏》中第三乐章主题素材。赋格也为小快板,三声部,巴赫式构成。


6.B小调,前奏曲为小快板,尾奏变为中板。赋格由两个对比因素组成,四声部、再现部两者重叠,有两重赋格趣味。


7.A大调,前奏曲为稍中板的快板,库朗舞曲风格。赋格为小快板,主题为少先队号角特征。来自《森林之歌》中结尾的《赞歌》。


8.升f小调,前奏曲为小快板,二声部。赋格为三声部,行板,有悲歌风格。


9.E大调,前奏曲为不太快的中板,俄罗斯民歌游行圣歌对话形式。赋格为快板,二声部,主题恢谐风格。


10.升c小调,前奏曲为快板,创意曲形式。赋格为中板,四声部。


13.升F大调,前奏曲为活跃的的中板,快速音型与延长音型交替。赋格为慢板,五声部,巴罗克形式,体形对位技巧。


14.降e小调,前奏曲为慢板,这一首是全曲中的精华,其中有暗示钟声音型,充满悲剧意味。赋格为不太快的快板,三声部,主题为俄罗斯民歌《少女的叹息》,合唱式与应答构造。


15.降D大调,前奏曲为小快板,圆舞曲形式,以节奏音型始,几个旋律重复展开。赋格为很快的快板,四声部,主题受十二音技法影响。最后有降D大调华彩表现。


16.降b小调,前奏曲为行板,巴沙加亚舞曲形式,有四段变奏。赋格为慢板,主题源于俄罗斯民间拨奏乐器古斯黎(Gusli)的音乐。


20.c小调,前奏曲为慢板,合唱式的部分旋律取自《鲁斯兰》中的《首领之歌》有芦笛式的寂寞感。赋格为中板,四声部。


22.g小调,前奏曲为不太快的中板,练习曲式,和声构成。赋格为中板,四声部,以俄罗斯民歌为主题。


23.F大调,前奏曲为慢板,歌谣形式。赋格为活跃的中板,三声部,充分对位化表达。


24.d小调,前奏曲为行板,抒情曲。最后的赋格拥有两个主题,先以叙事歌旋律为主题,中板,四声部。速度加快后,绕口令式主题出现,四声部发展,两个主题和声重叠,形成二重赋格高潮结速。


1950年,巴赫逝世200周年时,各国音乐家齐集莱比锡·巴赫200年,献演巴赫的各种作品。作为苏联代表团团长,肖斯塔科维奇亲自登台,演奏巴赫的《平均律》部分曲目,成为活动中令人瞩目的一大焦点。直到这时,30年前便以作曲家闻名欧美的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演奏家身分,才为西方发现。当年因为急性盲肠炎而未能按苏联音乐界的设想在第一届肖邦钢琴大赛折桂的瘦子,最大的成就仍然不是以令人咂舌地技术演奏键盘乐《旧约全书》巴赫平均律钢琴曲,而是创作了《24首前奏曲与赋格》。这当之无愧成为巴赫逝世以来“最巴赫”的巨作。与1933年创作的前奏曲(op34)相比,《24首前奏曲与赋格》品种丰富的旋律、变化多端的表现方法,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一个超级键盘乐大师,肖斯塔科维奇才能为复活巴罗克键盘乐器音乐所呈现的宇宙世界观。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的多个主题被再现,如第2、7曲中使用了清唱剧《森林之歌》,第5曲中引用了钢琴五重奏,第12曲中沿用小提琴协奏曲中的主题。同时他还大量引用俄罗斯民间音乐素材,可以说把穆索尔斯基无以伦比的粗狂狞厉与巴赫数学家式的镇定宁静融为一体


这部作品是由被题献者塔迪亚娜·尼古拉耶娃(1924-1991)1952年成功首演。作为肖斯塔科维奇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尼古拉耶娃在莱比锡·巴赫200活动中夺得巴赫作品演奏大奖,得到肖斯塔科维奇的激赏。她的巴赫键盘乐曲,也被人们认为是20世纪演绎巴赫的标准版本之一,同时是肖斯塔科维奇键盘乐器独奏作品的独一无二的权威。尼古拉耶娃认为,“无论演奏巴赫的平均律还是肖斯塔科维奇的前奏曲与赋格,总觉得他们在技术要求上好像是一套作品,完全没有抵触的感觉。虽然,肖斯塔科维奇的前奏曲与赋格让我感到更加亲切。”


尼古拉耶娃在她生命的晚期,给我们留下Melodiya和Hyperion两个录音版本。如果我们比较她与作曲家的演奏,其实可以发掘许多可资研讨的问题。


五.演奏从来不说谎


目前较容易找到的肖斯塔科维奇演奏录音,只有EMI公司的历史录音,由肖斯塔科维奇演奏钢琴、克路易坦指挥法国国家广播乐团演出。至为可贵。曲目包括:C小调、小号与弦乐队协奏曲(作品35号),F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102),3首幻想舞曲(作品5号),24首前奏曲与赋格(作品87号)中五首:第一首C大调,第四首E小调、第五首D大调、第二十三首F大调、第二十四首D小调。


较为罕见的,还有两套都是前苏联的品牌,一是MELYDIA旗下的Venezia,CD编号VE04319,三张,分别是7childrens pieces,preludesFugues Op.87,Piano Concertos No.1 Op.35,No.2 Op.102,etc(1946-58)/Dmiotri Shostakovich(p),Samuel Samosud(cond),Moscow PO,etc.


这套唱片中,珍贵处,首先是老肖演奏的24首前奏曲与赋格中的16首, 比EMI录音多出三倍多。然后就是他演奏“7 Childrens pieces”时显然是在给其他钢琴家(儿子马克西姆或其他学生)授课——我们将前所未有地听见沉默寡言的大师略带鼻音的简洁讲课声。


第三套也是Venezia品牌的,如前所述,珍贵程度同样无法言喻。


还有一个视频片段不得不提,即肖斯塔科维奇演奏他的OP35结束部分(1934),包括演出结束后作曲家站起来谢幕及与指挥家、第一小提琴和小号手握手的珍贵镜头,总长约1分50秒。从纯粹钢琴技巧而言,那是钢琴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顶峰时期,但是燕尾服看上去那么不舒服,难怪在讨厌舞台表演和喜爱巴赫上,作曲家与古尔德惊人地接近。


马克西姆·肖斯塔科维奇报考莫斯科音乐学院时,谁的协奏曲都不想弹,老肖就直接给他写了个第二。我们欣赏第二钢琴协奏曲,当然能感到的那种绵绵的亲情。肖斯塔科维奇的家族,值得我们关注,因为我们对DDS的社会学因素解读过滥,而对他的个人家族史又理解太少——这是庸俗社会学自身无法革除的顽疾。


肖斯塔科维奇祖孙三代的家族史就是一部辉煌的苏俄革命史。肖斯塔科维奇的个人经历自不必说了。他的祖父是民族解放组织波兰委员会重要成员,最著名的事迹是成功领导了波兰解放组织的英雄雅罗斯拉夫·多布罗夫将军,也就是后来的巴黎公社武装力量总司令。老肖斯塔科维奇被捕后,被沙皇判处死刑,改为流放西伯利亚后,迅速成为囚犯领袖。再度流放纳雷姆,辗转到了伊尔库茨克,最后以旅行家和自由撰稿人身份获得当地公民权,最后奇迹般当选为伊尔库茨克市长!


肖斯塔科维奇更不得了,卡利斯托娃一家与车尔尼雪夫斯基一家关系很好,是民粹主义思潮下缝纫公社的组建者和领导人。被流放西伯利亚的卡利斯托娃认识了流放地的老肖斯塔科维奇,并最终成为肖斯塔科维奇的祖母。鲜为人知的是,卡利斯托娃曾经也是乌里扬诺夫有一家的密友,她的好朋友伊里奇·尼古拉耶维奇·乌里扬诺夫有一个儿子叫弗拉季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后世的地球人更熟悉的名字是——列宁。


因此,与其说目睹哥萨克骑兵格杀儿童的肖斯塔科维奇是苏维埃之子,不如说他是整个俄罗斯现代运动的子孙。要想否定他,只是否定斯大林时代根本不够,而必须否定从巴黎公社以降的俄罗斯人民漫长的远征。而这是不可能的。


肖斯塔科维奇的另一个三代谱系,是他的钢琴演奏问题。1915年,肖斯塔科维奇在格利亚谢尔夫妇办的音乐训练班学钢琴。66岁的格利亚谢尔是李斯特的再传弟子——他是德国钢琴家、指挥家、教育家克林德沃斯以及钢琴大师库拉克等人的弟子,而克林德沃斯、库拉克等都师从过李斯特。肖斯塔科维奇也曾在彼得堡师从指挥大师、钢琴大师“战斗男爵”汉斯·冯·彪罗——也就是李斯特那著名的女婿。肖斯塔科维奇回忆说:“彪罗的钢琴课使我终生受益。”


11岁时,肖斯塔科维奇就能够弹奏全部的巴赫《十二平均律》中所有的前奏曲与赋格——巴赫对他影响丝毫不逊色贝多芬。在彼得堡音乐学院钢琴系,格拉祖诺夫对他的门生演奏风格颇感头疼,他认为肖斯塔科维奇演奏有些枯燥,技术超越情感,和声生硬,应当软化和声的过多棱角——肖斯塔科维奇不做丝毫“改进”。


可以说,肖斯塔科维奇没有格拉祖诺夫、拉赫玛尼诺夫等的那种浪漫主义,从他的钢琴演奏录音可以明确无误地看到,对他来说,多愁善感和感管愉悦是完全多余的东西,他们不是情感的夸大,而是情感的死亡。从格拉祖诺夫到阿格里奇都认为他的钢琴演奏“枯”得机械一般无情。从整体上看,肖斯塔科维奇打破了斯拉夫文化过于多情的印象——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在哭泣,而穆索尔斯基用酗酒来掩盖不可救药的的同情心。肖斯塔科维奇厌恶渲染。他演奏自己的作品,并一再表示“不可能用别的方式写作和演奏”。他演奏的自己的作品,让我们想起贝多芬晚期弦乐四奏——废墟一般荒凉,缺少装饰和润泽,冬夜的月光照在冰冷、遗忘的雪原上——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到越战纪念墙,从考文垂的断壁到德累斯顿的残垣,从劫罢的南京到核爆炸后的广岛,无论罪恶还是惩罚,人类的整体形象就是那么一副样子——如果把三个同代人,所谓民主国家的英国人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战败国的德国人理查·施特劳斯的《变形曲》,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互相参照——我们只能说这是20世纪人类的真相,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独具特色的月份牌。


作者:王立彬(选自2010年第4期 总第129期《三联爱乐——古典音乐欣赏入门22·柏辽兹管弦乐》)

录入:鲁周弟

原载《爱乐》


次阅读
以上服务由本埠城乡提供
本埠城乡客户服务

联系本埠

wechat

本埠小乡微信二维码

(请添加“本埠小乡”微信)

本埠城乡订阅号

关注本埠

本埠城乡公众号

本埠城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埠城乡微信小程序

本埠城乡微信小程序二维码

小镇通公众号

小镇通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本埠城乡头条号

本埠城乡头条号二维码

热门话题

hot topics

返回顶部